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证券市场零和博弈与监管有效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股市赌场论,我国主流学界一直否认证券市场的零和博弈特点,只是强调证券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良好属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证券市场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却无法回避为什么证券市场会存在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私利性行为,我们在现有理论框架下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现有的监管制度不足以有效监管市场。基于学界与监管层在观点上并不接受证券市场为彼之所得为我之所失的零和博弈观点,因此我们的监管实践并不是根据零和博弈的特点对症下药,这是导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两难境地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试图从证券市场博弈的零和性分析出发,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制度诉求、有效监管的制约因素及制度选择的有效性在法经济学层面作番讨论,以期对我国证券监管的制度重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9年《证券法》对权益变动披露规则在信息披露规则、慢走规则以及罚则标准进行了重构,自修订成果来看,平衡理论没有得到贯彻,收购预警机制的功能进一步彰显。信息披露规则应结合最新个案逐渐形成标准,慢走规则宜保留并转向责任的分担。限制表决权及大额罚款的行政处罚仍是违规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未来没收违法所得应有适用空间,并可探索代表人民事诉讼作为重要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3.
尹雪萍 《法学论坛》2012,(3):155-160
自由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两把利剑。以往判例所确立的原则是欧盟竞争法在特殊情形下被有限的适用于知识产权行使过程中的某些行为,竞争法的适用通常要满足非常严格的条件。而在新近作出的一份判决中,欧盟普通法院首次将《欧盟运行条约》第102条①适用于知识产权的申请行为,而且在适用过程中,明显放宽适用条件。这种在知识产权领域扩大适用竞争规则的行为有损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独立性,而且在今后类似案件中也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仅具有特例性,而非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原已存在的立法空白又导致许多新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表现为:边境保护客体范围难以适应边境保护的需要、保护程序单一以及对利用边境保护程序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缺乏规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提升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的立法层级,进一步完善边境保护制度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以期能更有效地抑制知识产权进出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虎 《政法论丛》2020,(2):91-101
单边经济制裁具有单方性、目标性、强制性、多样性的特点。WTO对单边经济制裁的实施采取了限制的态度,但依然无法阻止一些成员依据其法律制度对他国或地区实施单边经济制裁。近年来,美国依据其国内法,对中国启动调查并实施了相应的单边经济制裁举措,这些措施违反了WTO规则,背离了联合国大会决议的精神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采取的适当反制措施契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符合WTO规则,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制美国单边主义的合法选择。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华海上竞争的工具,美国在南海的"灰色地带行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模糊性,其中包括《公约》下军事活动界定的标准不明。事实上,海上军事活动的界定作为《公约》的遗留问题,一直备受理论界关注,但时至今日在国际司法实践中仍然争议不断,加之当下还面临着传统海洋强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海洋大国的利益冲突加剧、主权国家的海上活动形式日益丰富等新挑战,导致海上军事活动的界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根据国际司法实践,在军事活动的界定中法庭或仲裁庭主要关注主体因素、行为方式和活动目的,这三个要素构建起了以海上活动的主体为初步证据、重点考察行为方式、在有限范围内兼顾活动目的的界定思路。对中国而言,以实证视角审视作为美国南海典型"灰色地带行动"的"航行自由行动",有助于客观全面认识其法律性质,进而从国际法层面有力回击美国的海上霸权行为,助力完善应对美国南海"灰色地带行动"的中国方案,最终在实现强化南海维权执法的同时,避免冲突失控,妥善处理波谲云诡的南海局势。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民商事判决的执行和非合同之债法律适用领域,欧盟已经成功地以条例的形式进行了统一立法。但在合同冲突法领域,欧盟却迟至2008年才将1980年《罗马公约》转化为共同体立法——《罗马条例Ⅰ》。转化使得欧盟合同冲突法融入了共同体这一自足的法律体系,规则的解释得以统一,和其他领域的冲突法规则得以协调。在内容方面,《罗马条例Ⅰ》对《罗马公约》进行了一定发展,适度强化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对客观选择方法做了较大调整,降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以惯常居所统一了属人法;排除了客观选择方法中合同分割法的适用。这些发展均以追求合同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可预见性等欧洲大陆国际私法的传统价值为目标。这些发展对我国即将进行审议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合同冲突法部分的规则设计具有莫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In April 2007, the United States filed an application with the DSB of WTO with respect to the issue of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which was the first dispute accepted by the DSB arising out of the issue of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core of the dispute of the case is how to interpret the “commercial scale” under Article 61 of the TRIPS Agreement as the “criminal threshold”.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SB that while each WTO member is entitled to interpret the term “commercial scale”, the boundary of interpretation is subject to Article 61 of the TRIPS Agreement. It is unnecessary for China to lower her “criminal threshold”, since China’s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i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TRIPS Agreement. In fac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change from lowering the criminal threshold to how to strengthen the criminal crackdown on pirac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lowering the price of genuine works when imposing pressure on China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e Xiaoyong, Ph.D, is presently a professor in the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University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 studied 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2001). He was awarded a Chevening Scholarship in 2002 sponsored by British Council and Shanghai Outstanding Teacher Award in 2004. He has released more than 80 academic articles on WTO issu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and his monographs include Legal Aspects on Supervision under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2002),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and China’s Perspective: Under the WTO framework (2006) and new issues under the WTO (200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